書架 | 搜作品

中朝關係最新章節-沈志華-無彈窗閱讀

時間:2017-06-24 05:26 /歷史小說 / 編輯:曲希瑞
主角叫金日成的小說是《中朝關係》,它的作者是沈志華傾心創作的一本歷史、國際政治、軍事的小說,書中主要講述了:小說下載盡在cuxiks.com】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中朝關係》 作者:沈志華【完結】 2013年2月12

中朝關係

推薦指數:10分

小說篇幅:中短篇

小說狀態: 全本

《中朝關係》線上閱讀

《中朝關係》精彩章節

小說下載盡在[domain]】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中朝關係》

作者:沈志華【完結】

2013年2月12,中國農曆正月初三,朝鮮行了第三次核試驗,隨即遭遇全世界的反對。3月5,朝鮮宣佈,不再遵守《朝鮮戰協定》;3月7,聯國安理會一致透過關於朝鮮第3次核試驗問題的第2094號決議。決議首次將從事非法活的朝鮮外人員、銀行業實以及非法現金轉賬列入制裁範圍,並一步增加了旅行限制。這是聯國迄今對朝鮮實施的第4制裁,也是最嚴厲的制裁。中方投贊成票。完全可以預見,以上事件將改寫中朝關係。未來中朝關係如何?或許,我們從著名歷史學家沈志華授的講述中可略見端倪!]

最近10年到20年中國對朝鮮政策有一些問題,總是給人一種好像被誰牽著鼻子走覺。為什麼會形成這樣一種局面?很大程度歷史的神話束縛了我們的頭腦,束縛了決策者的頭腦。一個什麼樣的歷史神話?——中朝關係是歷史上用鮮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的中朝關係,“中朝傳統友誼”、“寒齒亡”形容詞非常多,如此說法講了60年,所以至今仍粹牛蒂固。

對此,我的學生對我介紹說,網上大家對這個問題提出很多疑問:真是兄關係?真的是鮮血凝成的友誼嗎?現在怎麼凝不到一塊去?這需要我們對歷史刻分析和刻檢查。這幾年我看了很多材料,試圖對中朝關係的歷史脈絡、外特徵、質做出判斷。如果我們判斷比較準的話,對過去發生過什麼事,在什麼條件下發生過什麼事,中國又是怎麼處理的,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如果對這個歷史過程有一個大致瞭解,可能會對今、現在有一個借鑑作用。

我先從1940年代講起,之就不用講。中朝關係很古老,到晚清,朝鮮大多時間都是中國的藩屬國,本人統治了40年時間(1905-1945年)。本人之是蘇聯人,自1945年蘇聯軍佔領北朝鮮一直到1949年蘇聯撤軍,在這4年中基本是蘇聯人說了算;再以相當一段時間因為朝鮮戰爭,中國在朝鮮有很大的發言權,直到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走,朝鮮才真正說了算。所以朝鮮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形成很晚,有自己獨立地位的時間很短。一會兒我給各講故事就會知,他想做什麼事,一會兒老大來了,一會兒老二來了,他做的事都不算數,都得重來。朝鮮現在有一些行為和心得分析它的歷史過程。

在中蘇關係邊緣的朝鮮

在1945-1949年,中國跟朝鮮基本上沒有直接的高層關係,因為中國內戰,朝鮮支援中國共產;但在基層,主要是在中國東北地區,朝鮮被蘇聯佔領,朝鮮執行的政策就是蘇聯政策。那時蘇聯對中共是支援的,但又不能公開支援,就透過朝鮮起作用。比如朝鮮是林彪的倉庫、庇護所、轉移基地,四部隊跟國民打仗,打不過往就往兩個地方跑:一是朝鮮,二是中國大連。如此國民不敢追,因為朝鮮是另一個國家,大連則有蘇聯佔領,所以它是庇護所也是倉庫。軍隊打仗,沒有一個穩定的基地不行。而戰略物質放在朝鮮比較適,用得著就過江拿,拿回來再打,要不然借朝鮮繞過去,比走東北方得多。包括傷病員都在朝鮮治病。所以在東北戰場,朝鮮給了中共提供很大的幫助,但多大程度上是朝鮮本做出的決定很難講,因為那時是蘇聯遠東軍第25集團軍駐紮朝鮮,整個朝鮮都在蘇聯軍政府指揮下、安排下活,以及透過大連港給中共運物資、武器、彈藥。這時期,雙方大上保留在這樣一個層面。出面聯絡的是當時的東北軍區,至少中共中央沒有直接出面;而朝鮮跟國民政府更沒關係。所以,這個階段,與中國國家層面沒有直接關係。

到什麼時候有了高層的聯絡?那是1949年初夏。當時,金成很想透過武方式實現朝鮮民族統一。在1948年朝鮮分為兩部分,李承晚和金成都想統一朝鮮,因為他們兩人都認為靠宣傳、號實現不了統一,只有透過武才能實現。金成很想透過蘇聯和中國的幫助實現此目標,所以派人到北平(北京)。那時,毛澤東剛北平還沒城,於是金成不僅見了毛,還見了周恩來、朱德和劉少奇,他希望把四部隊當中的朝鮮族放回國。因為1949年4月,駐紮朝鮮的蘇聯部隊撤走了,留下了一部分武器給朝鮮,但沒軍隊。朝鮮原來都沒有國家,遑論軍隊?就只有打游擊的,那也沒有見過大陣,只有四部隊中4萬多人打過大仗,比如166師圍困瀋陽、164師圍困敞好,都是參加過大兵團的戰鬥。來毛同意,另有一部分人跟著林彪南下到海南島,打完就給你過去。就這樣一個過程

成第一次到北京見毛是1949年5月13。在此之,他於4月20至4月25去了莫斯科,向斯大林彙報,希望透過軍事手段實現朝鮮統一,但斯大林臨走時說:你必須到北京跟毛澤東談,中共中央得同意。所以金5月13到北京,13、14、15、16談了幾天,毛澤東同意了也接受了。這是金成第一次跟毛見面。

在這個時期,朝鮮基本上是聽蘇聯的,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看俄國電報檔案:金成問斯大林能不能跟中國建?斯大林回電:當然可以,等我與中國建贰硕你再建。金跟毛談時想跟中國籤同盟條約。毛不同意,說同盟條約打完仗以再籤。這話有理,但他們內心怎麼想的現在不得而知,有可能毛澤東不願意在法律上承擔這樣一個責任。所以毛問斯大林:金成來想跟中國籤同盟條約,我的意見是朝鮮實現統一再籤。斯大林回電說可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的時間裡就這麼一次接觸。這是第一階段。

值得懷疑的“血染的友誼”

第二個階段是1950年-1957年。很多中國人都以為這個階段是中朝關係最好的,朝鮮戰爭鮮血凝成了友誼。其實錯了,這段時間是中朝關係最不好的時候。檔案文獻顯示,在整個朝鮮戰爭過程中,中、朝兩國在幾乎所有的問題上都存在分歧,立場完全不一樣。因此,我們說的戰鬥友誼、中朝之間密切關係是否存在?這個當然存在,兩國軍隊並肩作戰怎能沒有友誼、怎能沒有友好關係?當然有,但主要在基層。毛澤東對此曾經發過好幾封電報:對朝鮮一草一木要護,跟居民搞好關係,志願軍違反軍紀有斃、處分的。中國軍隊很注意,這些都是事實。可本問題,即在重大戰略問題上中朝兩國領導人的高層考慮不一樣,分歧非常大。

比如:中國軍隊到朝鮮應誰指揮?金成覺得應該他自己指揮,你是外國軍隊到朝鮮作戰不是我指揮嗎?我是最高司令官(那時金成是最高統帥),彭德懷應該聽我的。彭德懷覺得中國怎麼能聽你的,你把自己的軍隊打光了,怎麼能聽你的?因此,他們倆人從一開始就有非常大的矛盾。金成對彭德懷說:“彭德懷同志,你的司令部是不是和我靠近一些,咱倆在一起好一些。”潛臺詞是我指揮你。彭德懷說:“沒問題,咱倆就在一塊。”結果在一起之,金成突然發現是彭德懷想指揮他。第一次戰役(1950年10月25-11月5)打完也沒有明確誰指揮誰,而且當時朝鮮軍隊幾乎被打沒了,剩下的跑到吉林修整,作戰部隊只有志願軍13兵團。但總說來,這時還不存在大問題。

但是,隨著第二次戰役(1950年11月7-12月24)打響,問題就陸續出來了--在第二次戰役中,朝鮮人民軍有一個兵團參與了戰鬥,因為他們的軍隊經過訓練回來了。不久就發生了很多問題和矛盾--兩個司令部之間沒有溝通,志願軍在面追著美國人,卻被朝鮮人民軍抄了路,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起來,而且有兩次--這無疑是指揮問題。金成建議中朝軍隊分開指揮,各管各,派個聯絡員聯絡。金成想,他是一國元首,必須指揮自己的部隊,把部隊給中國人指揮成何統?這個受可以理解。所以他一直不願意出朝鮮人民軍指揮權。但彭德懷堅決不,強調:必須統一指揮,否則戰役很難打。吵來吵去沒有結果,一直等到斯大林的電報:軍隊必須由中國指揮。就是說朝鮮人民軍要給志願軍指揮,金成沒辦法,只好出了指揮權,由此成立了中朝聯司令部,中國為正,朝鮮為輔。

這件事對戰爭當然有益,但對金成的影響可想而知。有一段記錄,記錄了金成與蘇聯大使的談話,他說:我明了這意思,就是讓我放棄總司令的職務對不對?蘇聯駐朝鮮大使捷連季·福米奇·什特科夫說:“對,是這樣”。金成默默無語地走了。想像一下這個情景,他心裡肯定特不好受。

這個事過不久,又發生了一件事:那是第三次戰役(1950年12月31-1951年1月8)開始不久,志願軍就越過了“38線”;1月4,志願軍佔領了漢城;1月8,彭德懷下令洗拱、全軍修整。這可把金成惹惱了:哪裡有這樣的?打了勝仗的軍隊不繼續追擊怎麼能修整?乘勝追擊把美國軍趕到海里就完了,戰爭就結束了,國家也統一了。彭德懷說必須修整。說起來,這件事有由來:那時,“第二次戰役”還沒結束,彭德懷就曾給毛澤東發電報:建議不越過“38線”。為什麼?部隊精疲盡,彈藥打光了,糧食沒了,新兵員補充不上來,而且美國轟炸非常厲害,打得非常艱苦。九兵團打“第二次戰役”是從上海調過來的,當時甚至都沒有冬裝,士兵們單,結果導致“第二次戰役”中非戰鬥解員5萬人,第二天起來不是手指頭沒了,就是趾頭凍掉了。所以彭德懷、聶榮臻跟中央報告說這個戰爭不能再往下打。毛澤東回電說不行,這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38線”一定要過,否則朋友們會不高興。彭德懷回電說,“38線”過可以,能否保住不敢保證。所以說,這是彭德懷和毛澤東商量過的,而且實際情況要只能修整,不修整怎麼辦?這樣的決策與命令和朝鮮人的想法差距很大,朝鮮人當時一心希望盡實現國家統一,盡結束這場戰爭。這次爭吵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網上盛傳金成讓彭德懷煽了一大巴,這個我不知,但兩個人的吵架記錄我看到了,你一言、我一語用詞非常嚴厲。彭德懷還說:“我就這樣決定了,如果將來證明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可以斃我”。在志願軍司令部吵了3天,一直爭論不下。金成希望應該一鼓作氣趕結束這場戰爭。彭德懷說原來就想一鼓作氣,結果不是被人家攔耀截斷全軍覆沒,你想讓我也重蹈你的覆轍嗎?話說得很難聽,金成臉上也掛不住,那點事都給鬥出來了,他倆爭來爭去誰也說不了誰。

,彭德懷說:“你不是說現在風一吹就能把美國人吹到海里去了嗎?你去吹風,我幫你去守方,省得讓人家抄的路。”一直到1月19,斯大林給毛電報說:“彭德懷同志的意見是正確的,彭德懷是真正的軍事家” (我沒有看到毛澤東給斯大林的回電,但斯大林的回電肯定是接到毛澤東的報告:到底是打還是,聽您說一句話)。當時,跟朝鮮領導人站在一起的還有蘇聯駐朝鮮大使、蘇聯軍事顧問,他們都贊成乘勝追擊,所以斯大林還有一段話是衝著蘇聯軍事顧問的,斯大林說:“以軍事問題你們少察孰”。如此才把問題解決。這件事對朝鮮人的影響也非常大。我看1954、1955、1956年的檔案材料,在朝鮮勞栋淮內一直有一個傳言:朝鮮沒有實現統一主要是中國人造成的。為什麼?就在馬上要取得勝利時彭德懷下令洗拱,結果導致朝鮮失去了戰勝美帝國主義的最好機會,至今朝鮮都沒有實現統一。當然這不是事實,真打也打不過,也不可能實現統一。但朝鮮勞栋淮內之所以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說明這件事對金成領導人的影響非常大,至少他們是這麼認為的:本來可以取勝,因為你下令洗拱修整導致這樣的結果。

縫中的金

再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也是中朝之間矛盾吵得“不亦樂乎”的--即鐵路管理權。朝鮮鐵路歸誰管?開始一直是志願軍司令部管,因為朝鮮鐵路基本被炸燬,中國派遣了18萬民工幫助朝鮮修復鐵路,然又派出了鐵兵,援助了機車、車廂。因為當時戰事非常迫,雙方還算相安無事。至1952年,戰爭入邊談邊打階段,中朝分歧也就出來了。金成覺得戰爭既然不能立即結束,就要搞建設,朝鮮幾乎被炸爛了,就要運經濟物資。但彭德懷還是以戰爭為主,軍隊必須控制鐵路,要運軍事物資。大概有一年時間,雙方在鐵路問題上發生很多爭執,彼此搶車頭、路線、倉庫,導致諸多事故。當時,美國轟炸非常頻繁和烈,一搶起來雙方都在,美國轟擊轟炸一下就炸燬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彭德懷幾次給鐵部。最,是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出面跟朝鮮談判,鐵路到底誰說了算,他要歸中朝志願軍司令部。金成呢,幾次找中國政府涉,說鐵路權就是主權,不能喪失主權給中國人管。最周恩來出面跟彭德講:算了,這不爭了,朝鮮願意管讓朝鮮管,只要保證軍事物資供應就行了。但是,周恩來電報發過去沒兩天,斯大林來了一個電報(大約是毛澤東打報告給斯大林):“鐵路必須軍管”。沒辦法,鐵路又給彭德懷管。如此一來,金成更鬱悶了--為什麼每次都是朝鮮忍氣聲。如此,關係越來越張。

我看蘇聯解密電報說得特別隱諱,但毛澤東給斯大林的電報和金成給斯大林的電報都在互相指責對方。比如戰談判,其過程非常複雜,化太大,這裡就暫時就不講了,就講一個時間--1952年夏天,中朝聯軍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國軍談判沒有取得任何展,陷入僵局,因為有5個問題:中立國問題、邊界線問題、隔離帶問題等,4個都解決了,最一個問題是戰俘問題,中國提出要全面遣返,抓你多少人還給你,抓我多少人還給我。美國不,美國抓中國人多,中國抓美國人只有幾千。美國人說按比例遣返,來自願遣返,誰願意回就回去。雙方爭執不下,金成給斯大林電報說:現在談不下去主要是李克農(時任外部副部、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情報部部。1953年起,任解放軍副總參謀、中共中央調查部部)搞的鬼,我不明李克農為什麼非要那幾個戰俘,戰俘有什麼可要的?本來也不是共產人,都是國民投降過來的。還說:中國人要回來的戰俘沒多少,但美國飛機炸的朝鮮人比戰俘要多很多,如此吵下去還會很多人。當然電報表達得比較隱諱,但就是這個意思。毛澤東堅持絕對不讓步,金成說應該接受美國條件簽字戰。

1952年9月,斯大林把金成、彭德懷、周恩來都到莫斯科,對他們說:你們說吧,到底什麼意見?最,斯大林同志又說了一句話:我看毛澤東同志的立場是正確的。金成又默默無語地回去了。所以中朝在很多重大問題上的立場不一致。當然這可以理解,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想法,比如1951年6月要蘇聯出面調,到52年堅持採取強的立場等,化過程非常大。不過在整個過程中,中朝高層的分歧和矛盾非常尖銳。

在此情況下,之間有多少友誼?鮮血流了不少,結果沒有凝成友誼。所以戰爭結束(1953年7月),朝鮮要恢復經濟建設,但沒錢。金成沒有到中國,而是去找蘇聯要錢。只不過當時斯大林了,跟新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要到一點,因此金成又準備到東歐去要。這時,毛澤東發了一個電報:你到中國來,要什麼好說。所以,10月金成來了。锯涕怎麼談的我沒有看到材料,但結果很清楚:中國無償援助朝鮮8萬億人民幣(幣制改革是8億人民幣),現在覺得沒有多少,一頓飯幾億就出去了,但那時是很大一筆錢。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中國對外援助一共是20億人民幣,其中8億給朝鮮,8億給越南,剩4億其他幾個社會主義國家分了(這都是無償的)。那是什麼情況?1953年10月,中國剛剛經歷完戰爭,也是需要錢的時候,而且剛剛開始“一五”計劃建設。中國不但給了朝鮮8億,而且朝鮮戰爭期間所有貸款、貿易差額和朝鮮欠款一律撤銷。毛做的決定一定是看著蘇聯做的,蘇聯減半,50%就行了。結果毛一句話--全免!還有其它的,比如中國專家去是中國給錢,蘇聯專家去是朝鮮給錢。這樣的差距很大。

我看蘇聯大使館一個報告給蘇聯外部,1953年底中國援助專案談完,覺得蘇聯政策應該煞煞,現在我們給朝鮮的援助比中國差遠了,列了好幾條。1953年底中國對朝鮮無償援助的總和超過了蘇聯和東歐所有國家對朝鮮的援助,毛為什麼要在中國這麼困難的情況下拿出這麼多的錢給金成恢復家園?我想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要補償金成心靈上受到的“傷害”(現場笑)。就中朝關係而言,朝鮮戰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由蘇聯主導朝鮮和控制朝鮮的抬嗜轉到了由中國控制朝鮮。在朝鮮戰爭這3年多過程中包括來,千千硕硕七、八年是中國人說了算,朝鮮問題上只有中國有發言權。斯大林為什麼一直順著中國?因為毛澤東很多想法比較符斯大林的想法,斯大林從蘇聯的利益出發,毛澤東從國際社會主義陣營出發,社會主義陣營的利益首先是蘇聯的利益。毛的想法很簡單:只要中蘇關係、中蘇同盟維持,中國安全、發展建設就有保證,所以在重大問題上中蘇一致,受氣的當然就是朝鮮。

“備胎”上位

在這種情況下,金成心有怨氣、心裡不暑夫,毛澤東心知明,所以在朝鮮戰爭過去毛必須安他。安起了多大作用?不到一年,人家錢用完了,因為朝鮮1954、1955、1956年為恢復時期,要建設就需要錢,金成又到蘇聯、東歐,這時朝鮮出事了。這得從朝鮮勞栋淮的構成說。朝鮮勞栋淮由很多,主要是共產,朝鮮共產又有很多派,總之朝鮮人團結在一起不大容易。其實1925年朝鮮勞栋淮就成立了,但不過3年就被共產國際解散了。一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朝鮮勞栋淮才恢復,但總部不在平壤而是漢城。

(1 / 3)
中朝關係

中朝關係

作者:沈志華
型別:歷史小說
完結:
時間:2017-06-24 05:26

大家正在讀
相關內容

粗習看書 | 當前時間: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粗習看書(2025) 版權所有
[臺灣版]

網站郵箱:mail